冷清的“中国情侣节”缘何“失宠”

2007年8 月18日 / 世间百态 / 没有评论 / 910次

之优良传统文化,理应长久盛行。可如今,圣诞节都已经差不多和元宵节一样热闹,许多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日渐冷清失宠。鹊桥相会存在于国人心中只是一个朦胧的遥远旁听而来的传说,而西方的情人节,连小学生都知道买个小礼物给同桌或者其他同学,还会自以为很懂事地和同学说“情人节快乐”。大学里更是盛行,提供定制玫瑰已经是一种每年可行的生意市场,抱着999朵玫瑰在烟花燃放里或者999根燃着的蜡烛里大声地表白的事情已经不是一种罕见的事。如此众多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还是意识日渐浅薄的国人更加悲哀呢?(纯属本人感言)

今年8月19日(阴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第二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源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七夕已有2000多年历史,比起源于公元270年古罗马的西方情人节早得多,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

去年6月份,“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被文化部定为中国六大传统节日,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尽管如此,与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相比,被称为“中国情侣节”的七夕却显得比较冷清。那么,既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缘何还是不能像西方情人节那样被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一代所推崇呢?
    提到情人节,人们便想起巧克力、玫瑰花;提起七夕节,你能想到什么?

河北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李瑶告诉记者,七夕节没什么可赠送的实物,即使有,也无非是鲜花、巧克力、首饰、化妆品等,过得和西方情人节没什么两样。在百度帖吧“七夕吧”里有网友发问:“今年七夕你要怎么过?”点击这一问题的有3600多人次,共有80来条回复,大多回帖者称“我也不知道怎么过”,有的称“我还从没过过七夕节,每年都是过2月14日情人节。”还有回帖者问“七夕是哪天?”

记者在石家庄的一些鲜花礼品店看到,离七夕节还有两个礼拜时间,就有许多花店打出了“中国情人节鲜花预售”的标语,但是近日记者采访这些花店老板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说:与2月14日情人节相比,现在的生意相当惨淡,预订玫瑰花者寥寥无几。

在第二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文化研讨会上,河北省民俗学会会长袁学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牛郎、织女的文字记载。汉代班固的《西都赋》中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牛郎织女的爱情关系得以确认。专家据此认为,源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七夕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比起源于公元270年古罗马、西方国家每年2月14日过的情人节早得多。

七夕节虽然形成时间比西方情人节早了近300年,而且在民间一直经久不衰,但目前在中国的年轻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间,七夕节远不如西方情人节受宠。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绍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年轻人也觉得时尚;但七夕节由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缺少现代符号,因此容易被年轻人冷落。

刘绍本认为,七夕节虽然和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被定为传统节日,后者之所以魅力不减,其实和年夜饭、月饼、粽子等特定节日的消费符号大有关系。 “七夕节”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节日符号,没有一种特定活动作为节日载体。他认为,如果情人节没有玫瑰和巧克力,圣诞节没有火鸡大餐,节日气氛肯定会大打折扣。其实,在传统文化中,七夕节并非没有节日符号,但不管是抬头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还是穿针引线“赛巧”等活动,都显然离现代人的生活太远了。

 

 

中西方情人节内涵知多少?
  石家庄民俗协会副主席樊更喜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是生成时间还是文化底蕴、文化内涵,以及浪漫程度上,都远胜于西方情人节。

    ——产生的时间不同。中国的情人节仅从记载来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比西方情人节早200多年,演化成节日要早300多年。

——传说的主角不同。西方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牧神节,主角和传说也有多种。而中国的七夕节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主角只有牛郎与织女,其浪漫程度是西方情人节无法可比的。

——形成的方式不同。中国七夕节由民间生成并自发壮大,纯粹是民间的力量;而西方情人节虽然也是在民间生成,但它经过了教会的“钦定”,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而后才形成节日。

——节日的内涵不同。中国的七夕节除了爱情元素外,还有其它如乞巧、乞美、乞子、乞年,包含了向往智慧、美丽、生子、丰收等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西方情人节的内涵比较单纯,仅限于爱情。或许这也是西方情人节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原因之一。

——过节的主角不同。中国古代七夕节的意义,是女性祈求美好的生活,即中国七夕节的主角是女性。而西方情人节男女均可成为主角,或同时是主角又是配角。

一些民俗专家说,七夕节广泛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广大百姓的生活理念与追求。千百年来,无论宫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把七夕节日当成自己的“一回事”,对天上人间的美好情操纵情地歌咏着。

专家称:七夕节日文化建设应力避低俗化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只有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并结合现代生活,把这些文化资源重新整合,赋予它们新的涵义,使“七夕节”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事实上,不光是专家高度关注七夕文化,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在打着七夕文化的牌子寻找赚钱的商机。浪漫七夕与情人《启航》环游世界;七夕中国“情人节”敞篷公交请你逛爱情专线;七夕旅行:与爱同游,七夕夜游江“情人号”专航;请潜水教练当主持人,长岛七夕节将办水下婚礼……近期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电脑,你会发现,全国各地旅游部门、婚纱影楼等机构搞的七夕文化商业活动不胜枚举。

某地为举办七夕活动时还打出这样的广告语:千年一遇,值得珍“夕”。遇见零七年七月初七,遇见守候千年的爱,遇见流传千年的美丽神话。这样的日子有的人一生都不曾有过,我们却如此幸运。这样的夜晚……千年等一回,佳期不可失,错过的人请等下一个千年。

民俗专家认为,各地高举“七夕”文化牌抢占商机,对于发扬七夕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七夕节日文化建设应力避低俗化,那些拿肉麻当有趣的做法,是为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不取的。此外,在打造“七夕”节日文化过程中,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节日食品,结合七夕特征,选择连心锁和绣荷包等情感信物、纪念品推向市场,必将浓郁节日文化气氛。但是不可一心盯住商机,满心只求利润,拿出质次价高的货色蒙事,如此,不仅商品得不到推广,还会败坏了人们喜庆佳节的兴致。

文章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7-08/17/content_6543756_2.htm